Category: 校友故事

学霸的创业与投资之路

王健林年初在清华演讲时发表观点“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是妙语还是毒鸡汤?学霸的创投之路有何特点?MIT CEO有幸邀请到五位有着开挂般理工科学霸经历的五位前辈,于10.2晚7-9点做客MIT,分享他们多年的创投经历与经验,详情参见本文。
Read More

关注支持生活陷入困境、不懈依法维权的陈霞芬校友

诸位校友和朋友们:咱们这里好些朋友,包括波士顿清华校友会董事,都关注陈霞芬校友的经历,且于今年早些以及今天捐款支持。本文为陈霞芬维权基金网站提供的最新信息。欢迎大家关注支持清华学姐陈霞芬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大家捐款,可以考虑留言来自清华/波士顿,便于组织者了解各地反响。
Read More

首届留美青年学者环境论坛在哈佛大学成功举办

图片 正文 11月9日,哈佛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Maxwell Dworkin讲堂不时掌声雷动,由在美东地区留学的青年华人学者自发组织、波士顿地区清华校友会协助举办的首届“留美青年学者环境论坛”在这里顺利举行。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美国著名高校的三十余名环境领域的青年学者和学生出席了论坛。             本次论坛的发起人之一、现在耶鲁大学从事产业生态学研究的陈伟强博士在受筹备小组委托所作的开场介绍中提到:“当今世界面临水与大气污染、生态破坏、健康风险、气候变化、资源与能源短缺等等多维度的环境问题。中国留美青年学者们凭借日益卓著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世界环境研究队伍中的重要成员;无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职业发展的角度,大家都迫切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跨学科和跨领域的交流,分享经验,并更好的融入环境研究的大家庭。同时,中国自身日益紧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赋予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学生与学者特殊的使命。正是这些需求激发了‘留美青年学者环境论坛’的创立”。本次论坛设有上、下午半场,分别以“环境经济、管理与政策”和“环境科学与技术”为主题。九位学者代表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内容涵盖了碳排放、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新能源开发、企业环境管理、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模型、水与废水处理工程等。演讲人在介绍各自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探讨了他们关于交叉学科研究的想法以及对目前环境问题的思考,并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目前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从事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刘竹博士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碳排放领域发表了多篇论文。他首先进行了题为“碳排放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演讲,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为大家展示了中国的碳排放现状以及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清华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毕业生、现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张达博士进一步介绍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来自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中国项目的鲁玺博士和黄俊灵博士探讨了中国风能发展的现状和壁垒,以及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的风能开发。来自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的朱俊明博士站在技术与政策的交叉点上,分析了资源节约和环境政策对工业系统的影响。     在下午的讨论中,来自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的另外两位学者,乐旭博士和赵磊博士,为大家带来了他们在大气科学中的研究成果。乐旭博士关于火灾和大气污染的研究被多家机构采用作为预估北美未来野山火活动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重要资料。赵磊博士在其博士论文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结合自己刚在Nature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文章为与会者讲解了大气科学中的气候和地表模型,以及两者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来自北卡州立大学和沃蒙特大学的孙梅博士和逯慧杰博士结合她们在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与页岩气开发和废水资源化相关的环境问题与机遇。在演讲之后的讨论环节中,与会者对论坛的目标和组织方式表示高度的认同、并为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建议。鲁玺博士在最后为论坛做了总结发言,他呼吁留美青年环境学者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在环境研究领域继续发挥聪明才智,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 此次留美青年学者环境论坛由在大波士顿地区工作、学习的鲁玺、陈伟强、刘竹、高策和逯慧杰五位学者共同发起,并得到了波士顿地区清华校友会的大力支持。论坛旨在增强环境领域的跨学科沟通,启发多元思想,促进同行互相交流和学习,构建留美青年环境学者共同成长的平台,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论坛的持续举办,更多的学生与学者将参与进来,并促进中国留美环境学者在环境学术界影响力的提升。     摄影:叶钢、衷楠;撰稿:逯慧杰、杨韵蒙   波士顿清华校友会 新闻摘要 首届留美青年学者环境论坛在哈佛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美国著名高校的三十余名环境领域的青年学者和学生出席了论坛。
Read More